中國芯片公司被納入出口管制!中國工業平板電腦廠家怎么破局?
4月16日,路透社爆料,在給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的一封信中,美國國會代表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和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表示,要求將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將使用美國技術在國外制造的半導體出售給 華為 的規定,范圍擴大至設計14nm以下芯片的所有中國公司。對此,美國商務部的一位代表在確認收到這封信后指出,該機構“正在不斷審查情況,以確定是否有必要采取進一步行動”。一旦美國商務部通過或發布正式規定,所有中國境內的先進芯片設計和制造企業購買、使用含一定比例美國技術的軟件、芯片、設備等都將被出口許可證管制,類似華為的事件將大規模重現。
制裁正演變成全球、全行業供應短缺:受美國制裁后,華為能不能持續活下去,華為供應鏈問題如何解決?徐直軍直言,解鈴仍須系鈴人,要讓半導體產業回歸正常的秩序,避免更大的危機,根本的答案是共同重建全球信任,盡快恢復全球產業鏈的合作。
徐直軍表示,半導體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流程非常復雜,需要非常高的研發投入與資本支出。在此背景下,形成了高度專業化的全球產業鏈,不同地區利用自身產業優勢在產業鏈中發揮不同作用,促使半導體產業不斷實現技術創新,并降低了產品價格,使全球企業和消費者受益。
“假設未來沒有全球產業鏈合作,而是在每個地區建立完全自給自足的本地產業鏈,根據相關報告,全球將需要增加至少1萬億美元的前期投資,并將導致半導體價格總體上漲35%至65%,繼而導致消費端電子設備成本上升。”徐直軍介紹。
“事實上,目前,芯片代工價格的上漲正在進行中。如果芯片代工漲價,芯片就要漲價,消費電子產品就要漲價,所以未來幾年,漲價是可以預計的事情。”徐直軍表示。
徐直軍認為,過去兩年,美國的三次制裁,對華為的傷害是很大的。但是,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傷害更大,破壞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信任體系,迫使更多國家和地區不得不考慮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問題。目前我們就看到,歐洲、日本和中國都在加大半導體投資,特別是歐洲明確強調要實現半導體的自主。
另一方面,由于美國對華為的制裁,造成全球企業恐慌性的備貨,特別是中國企業,由原來的零庫存,到3個月、半年,甚至越來越長的備貨周期。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備貨策略可以應對不確定性。但是多年來,全球產業一直在追求供應鏈零庫存,并為之努力。
“恐慌性的備貨,是造成今年全球半導體供應緊張和供應短缺的核心因素。”徐直軍認為,今年半導體供應緊張的原因,就是美國對華為制裁,導致了全球企業恐慌性備貨。美國對華為公司及其他公司的制裁正在演變成全球、全行業供應短缺的問題,未來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也未可知。
14nm、7nm、28nm、55nm分別應用在哪類芯片上?
由于疫情的原因,這半年來全球半導體產能大缺貨,各大企業紛紛漲價,全球車企甚至停產,擴張半導體產能已經是迫在眉睫。很多人認為國內最缺的工藝是各種先進工藝,比如14nm,7nm甚至5nm等,這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半導體制程,廣泛應用與手機、筆記本等消費領域,然而實際情況可能大出意外。
7nm:現在只要臺積電和三星兩家了,并且三星的量產時刻相關于臺積電顯著滯后,這讓三星不得不越過7nm,直接上7nm EUV,這使得像蘋果、華為、AMD、英偉達這樣的7nm制程大客戶訂單,幾乎都被臺積電搶走了。
目前7nm主要應用在CPU和GPU等對性能要求比較高的芯片中,比如高通驍龍888、AMD和英特爾的CPU和英偉達的GPU等高端顯卡。
14nm:14nm制程首要用于中高端AP/SoC、GPU、礦機ASIC、FPGA、汽車半導體等制造。而關于中國大陸本土的晶圓代工廠來說,特別是中芯國際和華虹,14nm都處于量產的邊緣。。
28nm:因為性價比進步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摩爾定律的中心意義,所以20nm以下制程的本錢上升問題一度被認為是摩爾定律開端失效的標志,而28nm作為最具性價比的制程工藝,具有很長的生命周期。
現在,行業內的28nm制程首要在臺積電,GF(格芯),聯電,三星和中芯世界這5家,2018年底宣告量產聯發科28nm芯片的華虹旗下的華力微電子也開端參加競賽隊伍。
雖然高端市場會被 7nm、10nm以及14nm/16nm工藝占據,但40nm、28nm等并不會退出。如28nm~16nm工藝現在仍然是臺積電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聯網設備、iot、基帶等對于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對于能耗比要求高的芯片會使用28nm,比如我國的北斗GPS導航芯片已經使用28nm。
55nm:55nm工藝量產至少10多年了,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非常落伍的工藝了,高性能計算市場當然不會采用55nm工藝了,然而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芯片在用,特別是車載電子等工業產品中,工藝成熟、價格低廉是優勢。
比如工控機、工業平板電腦主板芯片、NB-IoT、驅動IC、汽車ECU等芯片,由于對于性能和散熱沒有過高的要求,對于成本要求比較高,所以這類芯片會使用55nm工藝。當前全球車企紛紛停產,就是因為55nm產能已經排滿。
現在來看,具有或行將具有14nm制程產能的廠商首要有7家,分別是:英特爾、臺積電、三星、格芯、聯電、中芯世界和華虹。先進制程的確是我們的追求。但是,千萬也別忽視其他工藝制程對我國產業發展中起到的作用。產業的發展必然有其規律可循,先進的制程走向成熟化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